全区质量大会: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创新推出“洞头标准”

 人参与 | 时间:2025-04-05 10:22:57

吉林市收集处置20.0吨医疗废物。

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一关了之、一堵了之等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为,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标本兼治,整治进度应立足实际,做到科学统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全区质量大会: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创新推出“洞头标准”

长江、渤海排污口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三步走,进行了底朝天排查,不仅有利于解决了自身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为开展黄河排查工作提供充分的经验,确保2020年完成试点区域的排查任务。但是,黄河一直体弱多病,与长江和渤海相比,黄河水资源分布不均、过度开发和生态脆弱问题十分突出。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句话,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干流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地形多样,做好该河段排查工作,对于整个干流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于后续排污口整治工作,地方政府作为主体责任,要避免层层加码、急于求成的情况。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农村能源环境管理,加大农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力度,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并重视农村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设立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用碳排放总量控制代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列入国家与地方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指标体系,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并探索目标考核机制与方法。张玉珍建议,各地方要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达峰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协同城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加强煤炭使用控制,逐步淘汰煤炭,构建一套新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和资金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交《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建议》

正像您刚才谈到的,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在即,请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我们所确立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另外在这几天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也十分关心十四五的环保规划,那么十四五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谢谢。

全区质量大会: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创新推出“洞头标准”

第三,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长效化。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怎么个极端不利呢?冬季高温高湿,也就是温度高、湿度高,还有静稳,就是没有风或者风力很小,我们叫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

大家想一想,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举报、这些问题反映,要么在督察期间,要么督察以后不短的时间之内,都得到了立行立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周边环境问题。现在各个省都建立了自己的环保督察制度,另外最近中央也明确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我给一组数据,比如说我们所处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气,就是AQI大于200的,平均有36天,一个城市平均下来有一个多月是重污染天气。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里面,已经完成了3项,哪3项呢?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这项指标到2020年应该是比2015年降低18%。

总的来看,中央环保督察走过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该说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我认为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全区质量大会: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创新推出“洞头标准”

所以综合测算、最保守测算,在那段时间,我们环境容量降低是50%左右。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区也好,或者别的一些重点地区也好,我们排放仍然偏重。

2015年开始搞试点,到2018年,我们已经实现了31个省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例行督察全覆盖。我认为,前面是个战略问题,这是个战术问题。从中短期来看,我们要实施一些重大污染减排工程,这里面也包括,比如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也包括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我们都知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社会关注度一直非常高,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发挥的作用?谢谢。所以说,从重污染天气的变化情况来看,我们治理的途径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黄润秋: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这样一个现象,也大大压低了边界层的高度,实际上就降低了我们环境的容量。第二方面,十四五我们还有一项工作,要下大力气做的,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即时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今年,我们还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围绕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围的、身边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

严重污染天气,也就是AQI大于300的,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平均是9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约80%。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因此,在这样一个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这个地区会形成强烈的大气逆温现象。到2019年年底,我们已经降了23.1%,也就是说已经超额完成了5.1个百分点。为什么呢?遇到不良天气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我们说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就会影响大气的质量,重污染天还会回来,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边界层高度是多少呢?正常边界层高度是1500米到2000米,但是在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边界层高度大概是600-800米,降低了约50%。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换句话说,我们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深入到县,深入到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一些当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

至于你提到的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我们也有系统的考虑。记者:我们看到,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我们对十四五也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这是我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重污染天气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毕竟这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好,健康也好,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关注。那么十四五我们怎么考虑呢?我想,在看到我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所以总的来看,气也好、水也好,总量也好、质量也好,我们工作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这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

总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把握好工作推进的节奏和力度,既服务好六稳,支持好六保,同时又圆满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我们还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在今年要继续努力。

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二个要抓的,就是要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

因此十四五我们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然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在春节期间,像刚才这位记者谈到的,连续出现了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顶: 9踩: 16716